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遠見雜誌-農村專刊》揮別淹水惡夢,塭仔村築夢美麗願景


揮別淹水惡夢  塭仔村築夢美麗願景
嘉義的塭仔社區,一個淹水淹到常上新聞頭條的沿海漁村,
村民怨天卻不由命,一面積極爭取治水經費,一面努力經營社區特色。
一群娘子軍團衝鋒陷陣,把台灣鯛、蚵仔等在地產業,變成深度漁村體驗活動,
帶著社區走出悲情,迎向陽光。



漁村生活不簡單 淹水成惡夢
豔陽下,魚塭池水中蕩漾著粼粼波光,一群外地遊客站在岸邊仔細聽著「豬哥舅」陳景升的講解,「把這一頭的魚網披在左邊肩膀上,右手再抓起另一頭的網子,慢慢的收。」只見豬哥舅右手用力一拋,身子輕輕一蹬,魚網在空中張開,以一個極為美麗的大圓落入水中,十幾隻台灣鯛入網上岸,現場一片掌聲。


遊客們躍躍欲試,才拿起魚網就發出慘叫聲,「怎麼那麼重啊!」原來看起來薄如蠶絲般的網子,底下都綁了鉛塊,才能沈入水中。好不容易扛上了肩,收好了線,一股作氣把手中的網用力甩向空中,但魚網卻像垂頭喪氣的小兵,一整坨團在一起,直直地墜入池中,「好難哦!」直到親身體驗,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輕人才知道,原來漁民生活一點都不簡單。


塭仔社區,光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個「塭仔」滿布的漁村,魚塭是社區風景,更是社區產業。村民們絕六部分靠養殖台灣鯛為生,年產量高達12萬公斤,為全台最大宗的台灣鯛產地。然而,每次大雨颱風一來,村子必定淹水,魚塭裡的數萬尾台灣鯛隨著洪水流竄,家家戶戶幾乎都損失好幾百萬。與淹水對抗,成了居民多年來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