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打鐵舖

打鐵舖的「打鐵仔」,通常被稱為「鐵傢伙」。因打鐵時,一邊拉風鼓,一邊高舉大鐵鎚敲打,彷彿很有「袈勢」之故。在農業社會時代,打鐵舖是很重要得行業。可惜時至今日,手工打鐵逐漸被量產的科技化工廠取代,已成夕陽行業。現代的年輕人與小朋友,已很難想像「打鐵仔」一邊拉風鼓,一邊高舉大鐵鎚敲打的情景。
朴仔腳「打鐵街」風華不現
昔日,朴仔腳的溪仔底,今配天宮後面的黎明路段,為打鐵舖的集中地,有「打鐵街」之稱。當地有近十家業者聚集。如今只剩下林水塗經營的打鐵舖招牌,還掛在外牆,而林水塗已過世時多年了,令人看了不勝唏噓。
目前,在朴子市僅有二家打鐵舖。一是在海通路的旺農具五金鐵店,及大同路的大豐鐵店而已,而且均為慘澹經營中。
「打鐵仔」的興衰
旺農具五金鐵店的老闆莊登木,自十四歲起,就在林水塗打鐵舖當學徒,「出師」後再到外地當師父,到三十歲才自己開店。他雖是內心還是很排斥,因年輕時重外表打扮,可惜打鐵仔大多是弄得髒兮兮的,但囿於現實,不得不改變心態,如此也經營打鐵舖到六十五歲的高齡了,還以打鐵店來消磨歲月,真格歲月不饒人,莊登木頗有感嘆。
莊登木表示,五十年的「打鐵仔」生涯,讓他看盡打鐵業的興衰。早年生意好做,他以手工自製船錨、農用與討海的農、漁具,連七星劍、月眉斧、美容用及各種不鏽鋼刀也接受訂做。他回想入行當打鐵仔時,生意可好,各種刀具打造,銷路很好。但如今受到工廠的量產,及大陸貨的影響,生意大不如前,無法賴以為生,幸好子女均成長,他現已把開店當做消磨時間。
莊登木說,其實打鐵這門功夫很深,以打製不鏽鋼刀為例,要先以鐵斧將鐵片從中間剖開,再將鎢鋼放進去。在燃煤炭的火爐中鍛鍊,並且要拿捏得宜,如果「過火」,刀身會「酥掉」,刀刃容易受損使用時會產生缺口,這把刀就不值錢了。
對岸競爭又「打鐵仔」技藝難傳
在朴子市大同路開設「大豐鐵店」的陳老闆,提到生意不好做,心就有千千結而感慨良多。陳老闆是六腳鄉灣內人,「出師」後,把鄉下農地賣掉,到朴子市開店,以為得以鴻圖大展,沒想到開店三十年,前十五年幾乎年年賠本,把本錢幾乎賠光,直到搬到大同路開店之後,生意才轉好,讓他得以立足。
但目前的狀況也不理想,他以手工打造各類產品,不敵工廠量產的產品。這些工廠產品透過夜市,牛墟來販售,使手工的「打鐵仔」大受打擊,加上大陸貨的進口,更是雪上加霜,以鋤頭柄為例,大陸貨一支四十元,台灣的木柄要價八十五元。
陳老闆指出,打鐵舖的「功夫生意」是很難繼續下去了,主要是接棒無人,因「打鐵仔」太辛苦,利潤又差,而且要有耐心。舉個例子,一把鎢鋼的刀子要花上七道手續,但這種工夫,恐怕無傳人而將失傳,這是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