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豆花

「豆花推倒擔,一碗兩角半」這是古早的童諺,如今一碗豆花,可要賣到二十五元以上,賣豆花者更是稀少。但有趣的是,最近有一首臺語歌曲竟是《豆花推倒擔》。目前在朴子市豆花業者,僅剩呂朝聲與林文文夫婦獨撐大局。

「豆花夫妻」傳承四十年古早味
呂朝聲投入豆花業,是接岳父林萬得的棒子。林萬得從小經營豆花販售近四十年,直到身體不堪負荷,才由其女林文文及其女婿呂朝聲接手。而這對「豆花夫妻」經營豆花業也有十多年了,而且由一個攤位增加為二個,夫妻忙的不亦樂乎。   
呂朝聲表示,他很想到外地發展,因朴子市人口不多,無人潮就無商機,生意怎生會好。但因岳父的關係,就一直留下來。他認為以他的熱豆花製做的工夫,到大都會可經營二十四小時的生意,一定會鴻圖大展。

配天宮媽祖庇蔭日賣千杯
呂朝聲指出,他在朴子市北通路,開元路口做生意,每天賣不到一百杯,僅靠進香團來「交關」,生意才會好一些。他最高紀錄是一天賣了一千多杯,這應可列入金氏世界紀錄了。他回憶道,有一年農曆過年時,二九暝很冷,沒想到年初一卻是大熱特熱,當時到配天宮拜拜的人多,外來客也格外踴躍,加上當地只有他賣涼的,找上門吃冰豆花的顧客也特別多,當時動員十人才得以應付,包括他夫妻、岳父、岳母及三對連襟夫婦。    
呂朝聲賣的豆花種類多,除原味的純豆花外,還有花生、粉圓、紅豆、綠豆等,另外加薑汁不要錢,純豆花一杯二十元,加料每種五元。他指出,他的豆花冷的及熱的都有,要做熱豆花不是簡單如「呷雞肉飯」,因添加的石膏數量,氣溫,火候都影響到熱豆花的成敗,無真功夫是做不來的。呂朝聲的太太林文文,在朴子市南通路中油加油站旁設一攤位,招牌為「阿香老店傳統豆花」,阿香是他母親的名字。夫妻各據一方,賣豆花也有分店,這可真好玩。

夫妻靠豆花拉拔兒女成長
其實,在朴子早期賣豆花的,還有呂瑞林和張梅子夫妻,他們經營豆花業約有三十年之久,十年前才因職業病而被迫退休。據呂瑞林表示,他早期是「刺」皮鞋的,後來才改行賣豆花。沒想到夫妻一做,就是三十年。因豆花很重,一桶約有四十多斤重,生意好時一天可賣上六桶,經年累月下來,形成職業病,手部酸痛無力,不退休也不行,還好四女一男,也都已拉拔成長無顧慮。張梅子說,豆花是由黃豆煮熟後製成豆漿,加上食用石膏,就成可口美味又營養的豆花。

製作豆花大學問
至於豆漿添加石膏是「大」學問,要到中藥店購買塊狀的石膏,它硬如石頭,要先敲碎成細塊,利用炭火加熱成液態。每桶豆花添加的石膏僅二、三錢而已,由於石膏與水質有很大的相關性,沒有好水,味道不會太好,因此這是一門學問,呂家都是利用冬季小月時來調製石膏,而且一做就可供應一年用量。   
豆花製成後,一般分成冰的及熱的兩種。冰的豆花在夏天一直很受歡迎,而冬季的熱豆花生意就少得多了。而且在存放上也不同,冷豆花在冷藏時,可放三天之久,但熱豆花隔夜就會壞掉,如賣不完,要再加熱後不可再攪動就可保存。呂瑞林說,以前賣豆花放在一個大桶內,由手推車或三輪車裝載就可沿街叫賣,二、三十年前生意可好,但目前的銷路可就差了,因以前沒有如今多樣化的冷飲,冷豆花可一枝獨秀哩。   
呂和夫婦雖退休不賣豆花,但還好衣缽有傳人,其女呂淑賢到太保市麻魚寮賣豆花,而一賣也有十多年了,目前還是「進行式」。﹙中華日報記者張鎰三﹚
呂朝聲和他的生財器具。

林文文與她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