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遠見雜誌-農村專刊》揮別淹水惡夢,塭仔村築夢美麗願景
揮別淹水惡夢 塭仔村築夢美麗願景
嘉義的塭仔社區,一個淹水淹到常上新聞頭條的沿海漁村,
村民怨天卻不由命,一面積極爭取治水經費,一面努力經營社區特色。
一群娘子軍團衝鋒陷陣,把台灣鯛、蚵仔等在地產業,變成深度漁村體驗活動,
帶著社區走出悲情,迎向陽光。
漁村生活不簡單 淹水成惡夢
豔陽下,魚塭池水中蕩漾著粼粼波光,一群外地遊客站在岸邊仔細聽著「豬哥舅」陳景升的講解,「把這一頭的魚網披在左邊肩膀上,右手再抓起另一頭的網子,慢慢的收。」只見豬哥舅右手用力一拋,身子輕輕一蹬,魚網在空中張開,以一個極為美麗的大圓落入水中,十幾隻台灣鯛入網上岸,現場一片掌聲。
遊客們躍躍欲試,才拿起魚網就發出慘叫聲,「怎麼那麼重啊!」原來看起來薄如蠶絲般的網子,底下都綁了鉛塊,才能沈入水中。好不容易扛上了肩,收好了線,一股作氣把手中的網用力甩向空中,但魚網卻像垂頭喪氣的小兵,一整坨團在一起,直直地墜入池中,「好難哦!」直到親身體驗,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輕人才知道,原來漁民生活一點都不簡單。
塭仔社區,光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個「塭仔」滿布的漁村,魚塭是社區風景,更是社區產業。村民們絕六部分靠養殖台灣鯛為生,年產量高達12萬公斤,為全台最大宗的台灣鯛產地。然而,每次大雨颱風一來,村子必定淹水,魚塭裡的數萬尾台灣鯛隨著洪水流竄,家家戶戶幾乎都損失好幾百萬。與淹水對抗,成了居民多年來的習慣。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紙管
黃清珍與生產的紙管。 |
國晉紙器曾為全台規模最大
國晉紙器公司董事長黃錫圭侄子黃清珍表示,紙管工業能蓬勃發展,全拜日本工業轉型之賜。勞力密集的紡織業訂單轉到台灣,而紙管又是紡織業必備的,因此紙管這行業應運而生。黃清珍說,國晉紙器公司開設在嘉朴公路大道大槺榔段,在民國五十三年,由朴子市殷商黃錫圭家族投資,當時為全省最大規模的一家,佔地約七千坪,僱用工人一百多人。直到民國八十四年,因經營環境不理想而關閉。早期朴子市的紙管工廠,還有陳耀明老師經營的一家,但規模較小。當時朴子農會總幹事侯長庚家族也經營的一家,但均早就收攤了。
見福紙器全台第二南部第一
目前,朴子市還有一家見福紙器公司,由黃清珍、陳金川及陳金川家族陳清雲等共同經營。這家工廠生產規模為全台第二,本省較具規模的紙管工廠,北部為美資的康峰企業公司,中部為隆達企業公司,而南部為見福紙器公司。黃清珍指出見福紙器公司以機器取代人工,目前有二套全自動生產設備,今年十二月又要安裝第三部,這部機器造價四百多萬元,一分鐘可生產四十八至六十支紙管。
大陸貨競爭備受威脅
見福紙器公司現有員工二十多人,每個月可以生產二百多萬支紙管,另外轉投資的越南廠,每個月產量高達六百多萬支,規模為台灣母廠的三倍。紙管的長度十七公分,直徑分為九度十五分,三度三十分及五度五十七分等三種。黃清珍強調,台灣的紙管工廠經營最大的隱憂,是面對大陸貨的傾銷。但仍有生存空間,主要是以品質來站穩腳步。﹙中華日報記者張鎰三﹚
豆花
「豆花推倒擔,一碗兩角半」這是古早的童諺,如今一碗豆花,可要賣到二十五元以上,賣豆花者更是稀少。但有趣的是,最近有一首臺語歌曲竟是《豆花推倒擔》。目前在朴子市豆花業者,僅剩呂朝聲與林文文夫婦獨撐大局。
「豆花夫妻」傳承四十年古早味
呂朝聲投入豆花業,是接岳父林萬得的棒子。林萬得從小經營豆花販售近四十年,直到身體不堪負荷,才由其女林文文及其女婿呂朝聲接手。而這對「豆花夫妻」經營豆花業也有十多年了,而且由一個攤位增加為二個,夫妻忙的不亦樂乎。
呂朝聲表示,他很想到外地發展,因朴子市人口不多,無人潮就無商機,生意怎生會好。但因岳父的關係,就一直留下來。他認為以他的熱豆花製做的工夫,到大都會可經營二十四小時的生意,一定會鴻圖大展。
配天宮媽祖庇蔭日賣千杯
呂朝聲指出,他在朴子市北通路,開元路口做生意,每天賣不到一百杯,僅靠進香團來「交關」,生意才會好一些。他最高紀錄是一天賣了一千多杯,這應可列入金氏世界紀錄了。他回憶道,有一年農曆過年時,二九暝很冷,沒想到年初一卻是大熱特熱,當時到配天宮拜拜的人多,外來客也格外踴躍,加上當地只有他賣涼的,找上門吃冰豆花的顧客也特別多,當時動員十人才得以應付,包括他夫妻、岳父、岳母及三對連襟夫婦。
呂朝聲賣的豆花種類多,除原味的純豆花外,還有花生、粉圓、紅豆、綠豆等,另外加薑汁不要錢,純豆花一杯二十元,加料每種五元。他指出,他的豆花冷的及熱的都有,要做熱豆花不是簡單如「呷雞肉飯」,因添加的石膏數量,氣溫,火候都影響到熱豆花的成敗,無真功夫是做不來的。呂朝聲的太太林文文,在朴子市南通路中油加油站旁設一攤位,招牌為「阿香老店傳統豆花」,阿香是他母親的名字。夫妻各據一方,賣豆花也有分店,這可真好玩。
夫妻靠豆花拉拔兒女成長
其實,在朴子早期賣豆花的,還有呂瑞林和張梅子夫妻,他們經營豆花業約有三十年之久,十年前才因職業病而被迫退休。據呂瑞林表示,他早期是「刺」皮鞋的,後來才改行賣豆花。沒想到夫妻一做,就是三十年。因豆花很重,一桶約有四十多斤重,生意好時一天可賣上六桶,經年累月下來,形成職業病,手部酸痛無力,不退休也不行,還好四女一男,也都已拉拔成長無顧慮。張梅子說,豆花是由黃豆煮熟後製成豆漿,加上食用石膏,就成可口美味又營養的豆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