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崗國小後山發現的「三合土棺槨」 |
《後漢書》卷三十九:「《易》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藏之中野,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棺槨之造,自黃帝始。』」棺槨始自黃帝未必可信,據查考古資料,遼寧紅山文化墓地、西安半坡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公元前4800至4300年)已有木造棺,而西安半坡M152號之小孩墓,墓坑四壁有木板痕跡和蓋板,推論為木棺之雛形,可見應比黃帝(約公元前2698年)更早年代即有木棺存在的事實。
古埃及為了保護木乃伊,外層皆有棺槨。而棺槨同時也是墓室的縮影,還可以視為死者的替身。棺木在古埃及的葬儀中是很重要的一環。
2008年10月,在廣西上思縣出土的一口明清『三合土』巨棺,在運輸過程中滲出大量棕褐色液體,專家目前正對不明液體進行研究,並做好開棺准備。據了解,保存如此完好,由石灰石、粗砂、糯米等材料混合制成的『三合土』棺槨,在廣西屬首次發現。然而,同年大陸的四川、河北;國外的埃及、西班牙皆有珍貴石棺的相關報導。
|
龍崗國小後山 |
民國92年間,時任龍崗國小校長的戴宗良先生,發現學校後山類似石棺的墓群,有些尚保存完整。於是邀請對石棺有相當研究的台北社大林老師,實地來勘查,並通報文化局,文化局邀請中正大學相關科系老師、雲科大潘世輝、顏尚文等老師,還有台大教授、台中科博館人類學主任及劉益昌老師等人,來到龍崗國小作實地勘驗。
|
龍崗國小後山發現墓群的區域 |
經初步確認,應為平埔族的石棺墓群,其材質並非石版,而是由『三合土』構成。初步勘驗結果並未確定為何時所葬,根據台南新市出土的類似墓群推斷,時間應為清朝末期,不過,仍有待進一步釐清。
|
初步認定應為三合土構成的棺槨 |
為了進一步確認龍崗國小後山棺槨的相關事項,我們特別邀請在這方面有相當研究的許清保老師及其團隊成員林水永老師、許美菊小姐等人來做進一步確定。同行的還有前龍崗國小戴宗良校長、現任教龍崗國小的黃志鵬老師,我們的成員則包括筆者、吳淑芳、邱彩綢、邱寶慧、邱柏瑜等人。
|
筆者主持討論 |
|
戴宗良校長加入討論 |
約莫上午8點30分,許老師等人由筆者引導抵達龍崗國小。所有參與人員於學校內的「東石鄉外籍配偶關懷據點」會合,並做簡短意見交換後,上後山現場查看。
|
一行人上龍崗後山 |
|
戴宗良校長引導查看棺槨 |
戴宗良校長說,6~7年前發現時,曾邀請多名專家學者來查看,其中雲科大顏尚文、潘世輝兩位老師,曾對一座棺槨做部分開挖,從正北向挖開,旋即挖到頭蓋骨,戴校長立刻喊停,向死者膜拜道歉後,以塑膠袋將兩小塊頭蓋骨包裹並放回原位,在覆蓋回去。上次的勘查結論是:屬於平埔族的墓葬區,棺槨形狀由上往下看,呈現南窄北寬的梯形,頭朝北。
|
戴宗良校長找出當年包裹塑膠袋覆蓋回去的頭蓋骨 |
許清保老師表示,類似的棺槨,有多處發現,光是台南縣即有十多處之多。據研判應為清末時期的墓葬,是否為平埔族的墓葬區,則沒有直接證據可供佐證。且因為並未發現有特殊之處,考古界無人對這一塊去做特別的研究,也因此並未有完整可靠的報告可供參考。至於是否可做研究性的開挖,公部門應不會支援這樣的經費,只能自己找資源,再向公部門申請開挖執照。
|
勘查現場的討論(左一為戴校長,右一為許清保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