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157線旁的靈慈宮牌樓頗為醒目,進西崙村後左轉進一條小路直走,便可看到這座栗子崙人的信仰中心─靈慈宮。據村民說,栗子崙成庄後,開台的先祖們為庇境佑民,前往南鯤鯓代天府祈求李府千歲分靈立祠。乾隆45年由庄賢鄭形、林三全、姚敏等發起募捐,創建廟宇於現廟南側,廟名曰「靈慈宮」。
之後添奉邢、吳府千歲、太子爺、山軍尊神。家慶年間再募款遷建現址。光緒6年重新整修,由台南延平郡王祠恭請國姓爺神靈合奉。民國55年(歲次丙午年),因廟貌歷經四十餘載後,衰破陳陋,遂成立改建委員會,並募款興工,於民國56年(歲次丁未年)全廟改建完成,築成前後二殿兩廂及鐘鼓二樓,即為今之廟貌。
民國56年6月(丁未年荔月)由下蔦松眾弟子敬獻的慶成匾額 |
廟內鐘鼓二樓 |
民國56年靈慈宮改建完成後,庄內信徒咸認該有一座專屬的戲台(康樂台),於是集資興建,終於民國63年8月(歲次甲寅年桂月),完成康樂台的興建工程。
民國63年8月(歲次甲寅年桂月)由理事長姚鎮題字的康樂台
|
廟內麻雀悠然飛舞 |
初入廟門,即可被一群快樂吱喳的雀叫聲吸引,抬頭往上看,幾隻在廟樑上築巢的小麻雀正悠哉的飛來飛去,和眼前年代久遠斑駁的廟貌、神情肅穆的眾神恰成一個強烈對比。
廟的管理委員表示,在麻雀來廟前十餘年,這裡曾是小燕子的天下,那時候每到傍晚時分,薄暮籠罩廟宇時,成千計算的燕子便會飛到廟前樑柱棲息。整個廟一眼望去,停滿了排列有序,一隻緊捱著一隻的燕子,蔚為奇觀,吸引了全省各地許多賞鳥人前來觀鳥。不過,鳥兒們留下來的鳥糞也令部分村民頗為頭大,雖然燕子最後還是飛走了,但是廟前空曠的廣場卻令人有著「鳥去人空」的空虛感。
不知是不是栗子崙的風水特別好,雖然小燕子飛走了,但是西崙村具百年歷史的公園內,7株松樹上依舊棲息了以千計算的麻雀。一到傍晚鳥兒回巢時,公園裡吱吱喳喳的好不熱鬧!雀兒們的叫聲雖嫌吵雜,卻充滿了生命力,在極熱鬧的「群鳥會」中,農村特有的一股寧靜氣息也隱隱地顯露出來。
昔日每遇廟會,出外的村民都會回鄉團聚。但最近幾年的廟會,出外的人回鄉的漸漸少了,也反應了二代三代以後的下一代,對故鄉的情感漸漸淡了。就如同大陸來台的老兵,把他鄉-台灣變成了自己的故鄉,這是文化變遷少不了的過程。工業化之後,任何改變都是迅速的。都在創造消費,到最後我們也會被歷史的洪流淹沒一般。如何找到故鄉的認同、文化的傳承,這歸屬感是我們要繼續努力的目標。
靈慈宮由於廟前拜亭遮掩已難以窺其廟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