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栗子崙土人間(米尬)

      栗子崙於清朝末年即開設有土人間(米尬),開設者為鄭算先生(鄭茂青先生之曾祖父),30年前結束營業,前後約近百年歷史。

土人間使用的大石磨

      鄭算先生開設的「米尬」名為「協發」,當初曾與大陸有貿易往來,稻穀的需求量大,為保障供應來源,故以「買青」的方式,向農民收購稻穀,也因此負有協助農民耕作與收成的責任(包括借給農民種稻所需資金及供應灌溉水源)。而種植水稻最重要的是水源,以往缺乏水利設施,農民只能看老天的臉色,故有「看天田」這樣的名詞流傳。栗子崙地區屬於水尾,缺灌溉水的問題更為嚴重。因此,解決農民灌溉水問題,成為「協發」事業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也是刻不容緩,急需解決的課題。


昔日梇井的情形
    開發水源一直是「協發」的重要工作。台灣光復後,向「農發會」提計畫,然後向當時的「勸業銀行」(即後來之土地銀行)貸款,從西德進口鑿井機具,聘請日本技師,開地鑿井,希望獲得穩定的水源供應,以保障「土人間」的原料來源,只可惜後來並未開挖成功(挖出來的地下水水質不好,影響水稻的生長),為「協發」的持續經營埋下無法預料的變數。

     鄭算先生之子鄭鴨先生(鄭茂青先生之祖父)接續經營「協發」的業務,並當上當時的「米榖商會」理事長,經營事業更加得心應手,「協發」的業務也因此蒸蒸日上。在鄭家「米尬」業務如日中天之時,家喻戶曉的企業巨人王永慶先生當時不過是嘉義地區「小賣」級的米商而已。
  
後來,鄭鴨先生把「米尬」事業傳給鄭明濃先生(鄭茂青先生之叔父),鄭明濃先生將原來的店名「協發」,更名為「新協發」,希望「米尬」業務能有一番新氣象。然而,時代變遷快速,台灣進入工商業轉型期,一切講求快速便捷,六○年代末期,「新協發」終於屈服於時代的洪流,結束近百年的「米尬」業務。

鄭家三代除了致力於事業的經營外,也熱心地方公共事務,三代皆當上日治時期的「保正」,尤其鄭振卿先生(鄭茂青先生之父)當保正時,年僅17歲,在當時更傳為鄉里美談。台灣光復後,鄭振卿先生續任村長,也當過龍崗國小的家長會長,是當時村內負名望的士紳。